top of page

為什麼品牌總是有行銷的需求?



如果觀察家覺得字體太小不易閱讀,不妨可以聽聽看




角度數據透過台灣的消費數據進行各種消費行為的分析研究,最近有一個客戶向角度數據請教一個問題,為什麼品牌總是有行銷的需求?品牌是不是有可能不做行銷呢?今天角度數據透過一個簡單的模型與各位觀察家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品牌商在開發新產品的時候一定會評估商品的市場規模,評估商品上市後大概可能獲得多少收益,如果獲利空間太小,該商品可能在開發階段就會遭到終止,新的商品就無法上市。根據這個概念,角度數據建立以下的數學模型,希望可以解釋為什麼品牌行銷這件事在銷售市場會一直發生。假設某商品在市場上最多可以有新台幣 100萬元的收益,這 100萬元表示這種類型的商品的市場規模,若商品的品牌有舉辦行銷活動,則市場上將會因為舉辦行銷活動而減少 200萬元。上圖為某品牌與其它競爭品牌最終的收益狀態圖,如果某品牌有進行行銷活動,而競爭對手也進行行銷活動時,市場將會因為行銷活動而損失新台幣 200萬元,這 200萬元由舉辦行銷活動的雙方分攤,因此最後每一方各損失 100萬元 ,如果某品牌舉辦行銷活動而競爭對手沒有舉辦,則某品牌可以獲得 100萬元的收入,反之如果某品牌沒有舉辦行銷活動,競爭品牌有舉辦行銷活動,則競爭品牌可以獲得 100萬元,某品牌與競爭對手都沒有舉辦行銷活動時,則雙方都會獲得 50 萬元。從這張收益圖中,觀察家可以知道某品牌選擇不行銷會有最高的收益,假設競爭對手行銷與不行銷的機率都是百分之五十,某品牌選擇行銷的期望值是 0,選擇不行銷的期望值為 25 萬,所以選擇不行銷某品牌就可以賺到 25 萬,反之亦然,可是為什麼品牌總是有行銷的需求呢?觀察家可以再進一步假設,假設有百分之 X 機率的競品品牌個數 會 舉辦行銷活動,而有 一 減 百分之 X 機率的品牌個數 不會 舉辦行銷活動,則某品牌舉辦行銷活動的獲利期望值,是負 100萬 乘以 百分之 X 加上 100萬 乘以 一 減 百分之 X ,這個數值等於 100萬 減 200萬 乘以 百分之 X,而某品牌不舉辦行銷活動的獲利期望值,是 0 乘以 百分之 X 加上 50萬 乘以 一 減 百分之 X ,其值等於 50萬 減 50萬 乘以 百分之 X,觀察家可以根據對手的狀況為某品牌做出較佳的決策。





某品牌選擇舉辦行銷活動與不舉辦行銷活動的獲利曲線會出現一個交點,這個交點的意思就是當競爭對手有超過百分之三十三有舉辦行銷活動時,則某品牌應該不舉辦行銷獲利會比較大,圖表虛線的獲利總是大於實線的獲利。反之,當競爭對手低於百分之三十三有舉辦行銷活動時,則某品牌選擇舉辦行銷獲利會比較大,觀察家請看看競品銷售比例這個軸 33 的左手邊,實線的獲利數值總是比虛線的獲利數值要大一點 ,所以市場上總會維持百分之三十三的品牌舉辦行銷活動,因此觀察家會發現品牌總是有行銷的需求。行銷花費的多寡又會如何影響品牌舉辦行銷活動的狀況呢?先前角度數據假設品牌因行銷活動而損失的金額是新台幣 200萬元,觀察家可以將這個損失金額改成 100 萬元,或者改成 300萬元,並重新計算,最後觀察家會發現當行銷的金額越高,品牌付出的代價逐漸增高時,圖表中的交點會開始往左移動,表示競品品牌行銷的比例下降,但無論行銷的代價變得有多高,總還是有一定比例得品牌會舉辦行銷活動,當損失金額變成新台幣 2000萬時,還有百分之四左右的競爭對手會選擇進行廣告行銷,所以市場的品牌仍然有行銷的需求。



角度數據所論述的這個模型中有許多的非公開信息,例如:商品的市場規模、行銷花費的金額、參與行銷的品牌佔比,這些非公開訊息讓消費市場充滿許多變化性與不確定性,觀察家可以透過市場調查得到這些數據,角度數據則是使用角度數據整理的數據資料庫,為觀察家推估這些數值並計算觀測模型,結合觀察家手中已知的數據資料,讓觀察家可以透過系統化的觀察方式,在眾多可能性尋找其中的規律。




資料來源:角度數據 2024 年消費者消費交易資料庫






Comentários


熱門文章
近期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