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灣許多營業人已經導入財政部的電子發票系統,企業的財務部門應如何為公司問診、把脈呢?


如果觀察家覺得字體太小不易閱讀,不妨可以聽聽看






最近有觀察家向角度數據詢問:「台灣政府將發票無紙化後,除了節省紙張資源的浪費外,還能為企業帶來哪一些好處呢?」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簡單向觀察家簡介一下台灣發票的發展歷史,發票是台灣經濟活動的一項特產,主要是政府希望達到防止商家逃稅、以增加國庫稅收的目的,自 1951 年以來,台灣的發票經過多次的改變,發票的樣式及紀載的內容都有其專屬的法律規定,為了鼓勵消費者向店家索取發票,1988 年之後,消費者透過向店家索取發票,將會有一定機率獲得一筆財富,這項獎勵至今已經持續 36 年,也讓台灣產生了許多百萬富翁。政府自 2000 年開始推動電子發票取代傳統的發票,目標是希望減少發票印製的油墨與紙張,這項政策至今已邁入第 24 年,現今有許多的營業人已經導入財政部的電子發票系統,許多的消費者可以透過各種載體存放向店家取得的發票,台灣消費市場多數的發票以數位、電子的方式存在,故許多人稱這類的發票為電子發票,因為發票被存放在網路上,後來這類的發票也被統一稱之為雲端發票。



依財政部公布的數據資料顯示,今年到 10 月底為止已經開立 80 億張電子發票,減少的排碳量也高達 100 萬公噸,除此之外,許多消費的數據資料在電子發票開立的過程,也順便完成了數位化的工作,讓許多中、小企業或者公司的經營者可以使用這些數據資料,分析公司近期的營業狀況,大幅增加了電子發票的附加價值。過去發票的用途只能防止商家逃稅,政府根據每一筆發票的金額向商家課徵營業稅,中、小企業或者營業人如果希望了解營業狀況,只能透過財務部門的記帳系統才有機會看出端倪。為了了解公司的營業狀況,公司的財務部門需要先收集公司所有員工的消費憑證,並將這些消費憑證建檔數位化並產生財務報表,現在很多企業都會補助員工停車費,如果公司員工忘了提交消費憑證,會計人員必需等候員工將資料補齊後,由公司的財務部門重新整理帳務,才能進行分析。其實,財政部的電子發票系統已經記錄了營業人所有收入與支出的訊息,假如公司想要補助員工停車費,員工只需要在繳費時輸入公司的統一編號,該消費項目就屬於企業的消費資料,公司的財務部門可以透過電子發票系統查到該筆消費紀錄,對於沒有財務系統的營業人而言,電子發票系統確實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如果營業人曾經向財政部的電子發票系統申請開立營業用的電子發票,當客戶向營業人購買商品時,商家就可以提供消費者電子發票,而商家也可以透過財政部電子發票系統,取得營業人收入與支出的數據資料,而且這些數據資料是允許以 XLSX 或 CSV 格式輸出。觀察家可以將這些資料從財政部的電子發票系統匯出,並且將資料匯入到公司內部的分析平台進行分析,以了解公司的營業狀況。大公司的財務部門可能不會透過這些資料了解公司內部的盈收狀況,因為這些訊息大公司可以從公司內部既有的帳務系統,就能獲得相同的結果,可是公司的財務部門可能需要使用這些資料觀察公司員工的花費狀況,透過從財政部電子發票系統匯出的資料,觀察家還可以了解公司的採購部門這個月購買什麼文具用品,員工總共支付了多少停車費?在匯出的資料中,觀察家透過賣方的公司名稱,可以知道公司的採購部門習慣與哪一些賣家購買商品。


觀察家使用從財政部電子發票系統匯出的資料有以下幾個好處:第一就是得到的資料不需要經過資料清洗,許多資料科學家為了分析資料,花了許多時間對數據資料進行前置處理,透過電子發票平台匯出的資料不會發生缺資料的問題。第二因為政府是根據這些數據資料向商家課徵營業稅,因此也間接保證了資料的正確性,第三這些數據資料有很高的即時性,換句話說,觀察家不需要受限於公司財務部門處理帳務的速度,可以隨時匯出資料了解公司內部目前的財務狀況。精明的觀察家可能發現到一個問題,雖然使用財政部電子發票系統匯出的資料有許多好處,但是過於複雜的發票內容卻造成觀察家觀測的困擾,或許公司的採購部門只會向特定的賣家購買商品,可是賣家的商品內容千變萬化,發票內容為「釘書機(紅)」,雖然這樣的內容對商品的描述十分明確、清楚,但面對數百張發票或數千筆發票內容,紅色的釘書機對於觀察家而言,可能不是那麼重要,重點是必須能夠將紅色的釘書機歸納為文具用品,這樣才能有效率的了解公司支出的整體概況。


要如何將紅色的釘書機機歸納為文具用品呢?詢問 CHATGPT 紅色的釘書機是屬於哪一種商品類型也許是其中一種方法,也許觀察家也可以順便問一下紅色的釘書機的品牌與售價,以便了解公司的採購部門是否買貴了。角度數據擁有多年數據資料的處理經驗,加上本身是數據資料的擁有者,所以對數據資料的擷取、轉換與載入的處理流程十分熟悉,對於希望進一步處理訊息的觀察家,可以借助角度數據的經驗,幫助觀察家更快速的達成目的,讓想要監控數據資料的品牌,快速、有系統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分析平台。





資料來源: 角度數據 2024 年消費者消費交易記錄資料庫


Comments


熱門文章
近期文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