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台灣便利商店的規模逐漸變大


如果觀察家覺得字體太小不易閱讀,不妨可以聽聽看




最近有觀察家詢問角度數據:「為什麼台灣中南部的便利商店越開越大間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觀察家可以先想想過去是否曾經看過自動煮拉麵的烹煮平台嗎?曾經欣賞機器手臂優雅的在一分鐘內泡完一杯咖啡嗎?曾經到蝦皮的智慧貨櫃中取得線上訂購的商品嗎?曾經在肯德基餐箱裡拿取訂購的餐點嗎?曾經在台中清水休息站,使用無人職守的機台結帳嗎?今日在許多地方可以看到自動化的機器與設備,意味著服務消費者的工作大部分可以自動化解決,處理單一消費者問題所花費的時間顯著下降,在人機互動技術成熟的生態環境催化下,台灣便利商店的服務種類越來越多元,為了滿足消費者更多的需求,便利商店需要更多的空間,但便利商店內的員工人數,卻沒有因便利商店變大而成長,通路倚賴各式各樣自動化的技術大幅減少人力需求。台灣存在許多具有特色的便利商店,便利商店與啤酒業者合作現場提供新鮮釀造的啤酒,便利商店與藥局合作販售各式各樣的藥品,便利商店與家電業者合作販售各式各樣的家電商品,便利商店與進口商合作提供各種具特色的異國商品,這些便利商店的商品逐漸顛覆消費者對便利商店商品的侷限性,讓消費者對便利商店販售的商品充滿更多的想像,業者逐漸實現消費者需要的商品與服務,或許可以在便利商店找到解決方案。





消費者的客單價的多寡是否與店內販售的商品種類數量有關呢?大部分的消費者都不喜歡東奔西跑購買需要的商品,從線上購物的消費數據顯示,多數的消費者習慣在 YAHOO、PC HOME 、MOMO、博客來或蝦皮等其中的一個通路完成消費任務,而在線下的消費者可能也會希望可以在同一個消費通路購買到所有需求的商品,大部分台灣的消費者,都會選擇在已經加入會員的通路消費,消費者習慣在熟悉的環境完成所有消費,倘若消費者能在一個通路購買所有需要的商品,消費者不會特別花時間去其他通路購買東西,這樣的消費模式已經實現消費者在各通路的客單價最大化。通路為了滿足消費者可以在同一個地點買到所有商品,通路需要販售更多種類的商品以滿足顧客需求,為了在貨架上擺設更多種類的商品,便利商店就需要更大的空間,才能容納更多的商品種類。此外,消費者在更大的消費空間會停留更久的時間,通路需要提供空間讓消費者休息,休憩的需求也使台灣便利商店出現越開越大的趨勢。



台灣每個地區的消費人口不會在短時間出現太大的變化,消費需求也不會突然發生巨大的改變,消費者有自己習慣出沒的消費通路,加上近幾年許多通路推行自家會員 APP 的行銷策略下,讓多數的消費者都有固定配合的消費通路,消費者對於通路的忠誠度也較以往提升,因為消費點數的回饋與會原價等因素,更多消費者樂於選擇在特定通路進行消費。假設消費者有母嬰用品的需要,因為消費者是卡多摩的會員,多數情況就會去卡多摩購買嬰幼兒商品,雖然大樹藥局也有販售尿布、奶粉等嬰幼兒商品,但因為消費者沒有大樹藥局的會員卡,無法以會員價或更多的福利購買商品,降低消費者去大樹藥局購買商品的意願。通路獲得更多營收的方法之一就是增加會員數,可是現在想從別的通路取得會員的難度比過去增加許多,品牌、通路需要花費更高的代價才可以爭取到新的會員,因此增加消費者的來店次數與客單價成為行銷人員想方設法的主要目標。



如果上圖是台灣某一個月電風扇消費人數的分布圖,是台灣某一天提神飲料的消費人數分布圖,是台灣某一個中午大麥克消費人數分布圖,觀察家對於這樣的消費人口分佈會制定什麼樣的行銷策略呢?麥當勞有一套系統可以計算得來速一台車的平均等待時間,有一套公式可以分析一份套餐平均的烹調時間,有一套邏輯可以維繫與客戶間的關係,現在許多的訊息是透過系統、公式與邏輯推算給予建議,許多大型企業不是憑著直覺與第六感進行猜測。角度數據認為從消費數據中,可以觀察出某些關聯性,從圖表的高低變化可以看到一些蛛絲馬跡,透過系統可以提供店家決策的參考訊息,如果觀察家也希望擁有數據資料的分析技巧,希望系統化的分析手上的數據資料,希望了解如何從數據中為您的產品做決策,觀察家可以嘗試建立屬於自己的一套數據分析平台,以便在複雜的交易行為尋找成功的機會。





資料來源:角度數據 2024 年消費者消費交易資料庫

Comments


熱門文章
近期文章
bottom of page